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

英文翻譯達人分享解說,「外來語」的輸入特徵及其影響




英文翻譯
音譯詞經過時日的使用(或再轉為譯義詞),且逐漸被社會接受,成為本國語。為此,它們便成了中文裡的
「外來語」,這類音譯新詞的輸入往往是迅速接收外來文化的最主要管道。且由於直接引進某些概念、或意義、或商品,或廣義的說,包括一切外國的價值觀、生活品味、消費模式等等,它成了衡量某個社會開放度,或文化活力的重要參據之一。尤其在商品流通無遠弗屆的今天,它也是跨國文化企業攻佔市場,推廣「全球在地化」(glocalization)的主要策略之一。當然,它也是學習外語、溝通概念的現成素材。由於中文與西方主要語言彼此間語言結構相去甚遠,引進外來語採用「音譯」的比例一向偏高。這種現象本身即具極高的討論價值。歷來有關外來語的中譯問題,一直困擾社會及學界,如所譯新詞常受譯者自身方言影響,或選擇漢字的偏好,而極為殊異,因而引起諸多討論。此外,基於中文為表意文字,某些「譯音詞」經常被視為一種過度,最終還是出現譯音詞與譯義詞並存的現象。再者,中文裡一向強調「形、音、義」兼具,音譯時,選自用詞方面相對要求高些;尤其涉及到兼具「說服」及「鼓勵消費」的商品廣告,如品牌或新商品的漢譯問題,更要注重到「立名」的關鍵作用。文本主要討論對中文「音譯」外來語的基本問題及其選詞用字的考量,「外來語」的輸入特徵及其影響,並以現有法國商社在台展業的品牌名稱(包括公司名稱及產品)做為參考,探究的趨向、特徵,以及跨語言文化操作過程。引用處:翻譯空間 吳錫德 著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